BAT在美国的分部要不要去?

欢迎给视频点赞和订阅YouTube频道 :innocent:

BAT HR 太坑,拿到身份之前还是小心。

现实是国内公司不仅996,工资也不比美国。平台就更别想了,国内巨头高速发展期已过,坑越来越少,陆奇都站不住脚,更何况我们这种nobody。而且国内hr猎头最厉害的就是扒皮,压低你的预期,没面试就先暗示我大阿里未必看得上你。我觉得如果不是名人又没人罩还是别想着能拿到多少资源了。小公司可能还有好的机会,但是那是另一种思路了。

对阿里这种大厂来说,FG的L6及以下压根算不上什么稀有人才,有好机会内部人都抢不过来凭啥给个外来的nobody。L7及以上回国性价比很低了,论坛里有帖子可以看一下。P8,P9这些工资也都是搜得到的,跟FG比并没有达到可以加速财富自由的程度。

BAT hr 及其不专业,极度傲慢,懒得吊它

2014、2015去阿里还可以,现在待遇远比不上其他一二线企业了。平摊到小时工资更是不如。

很多人觉得说,好像我们选择留在国外,不看好之后的局势就是希望中国不好。这是完全不对的,我希望中国好,真正的好,公平对全面的好。如果能在自己的国家享受好的物质条件,公平,自由。说自己的语言,做社会的主人,我当然是愿意的,当然比在美国更好。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国内的佼佼者,又有世界一流公司的历练,在国内也不会没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只不过我个人感觉现在很多的事情,比如去年二月的一些事,和我们的想法并不合拍。如果我感觉到中国是越来越开放自由平等的,尊重个人权利的,当然也会更想要回国。美国也有很多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承认中国过去这些年的发展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个人感觉这一过程中透支了太多东西,以至于不是特别看好未来依然可以这样持续下去。总之,每个人的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


更新:有很多朋友私信来问怎么去湾区工作的问题。好像我回答里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我是在美国读的研,从成都飞三番是因为寒假回国了…


感觉好像还是有必要来答一波。坐标湾区,某耳熟能详的大厂。简单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有想回国的冲突,理智上来说:不想。 除了一些真的有想法回国创业拼事业的人,个人感觉我自己和很多有过回国冲动的湾区码农想回的原因大体可以总结为四个字:人就是贱。先别急着喷,其实我说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在湾区3年半了,有时候真的还是感觉到有点腻了。开始注意到湾区不那么好的地方了。比如湾区高速两旁路肩上堆积的垃圾,比如I-680的烂路况和三番的流浪汉们。回想起15年1月,从成都阴沉的雾霾里起飞降落在阳光明媚的三番机场,准备接下来的面试,心里想着这世界上还有比湾区更宜居的地方吗,暗自发誓一定要生活在湾区。在101,880上,眼里只有双向8车道的高速,高速围墙上美丽的爬山虎和无敌的蓝天,根本注意不到什么路边的垃圾。3年里,湾区并没有变,只是我们对这里新鲜感消退了,对美国的新鲜感消退了。得到了那份曾梦想的年薪10几万20万美元的工作,却开始恐惧一眼能看到头的人生。在美国快接近6年,直到一年的多以前,都没有过回国的念头。来自一个非常普通的教师家庭,前两年学生时期当然是无限憧憬那份年薪十几万美元的工作,以为得到那份工作之后就能立马获得幸福感的巨大提升。刚开始的一两年确实是这样,拿到第一张paycheck的第二天,就去奔驰把人生第一辆车开了回来,然后发票圈,装逼,美滋滋。感觉自己有钱的一逼,公司福利好的一B。工作上的新鲜感刚刚开始消退,又沉迷上了湾区最佳运动 —— 滑雪。那几年,是真的没怎么考虑过回国的事情。然而后来感觉到金钱对幸福感的边际效应递减。买了奔驰,买了特斯拉,买了大房子,然后呢?然后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坐进车里就好了?除了一开始几天,难道你每天坐进车里的时候看到奔驰的标志就高潮了?每天住在大房子里就感觉特别爽就不会无聊?然后,好像突然不知道该追求些什么。新鲜感也逐渐消退,开始觉得湾区夏天那黄草遍野特别的丑,连云都没有的蓝天下特别的晒。然后开始怀念起那些湾区或者美国没有的东西。怀念起国内车水马龙的热闹感。怀念起大学时候网吧五连坐开黑的日子,怀念起国内的公寓打开窗能听见楼下嬉嬉闹闹的街坊邻居,怀念起路边的夜烧烤,怀念起学生时代暑假里唱K聚餐,怀念起北京地铁十号线报站的声音,怀念那种对未来充满未知,充满幻想的心境。人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就想要什么,有什么就不珍惜什么。在北京上大学时候,渺小的我走在拥挤的地铁换乘通道里。现在在湾区的生活,有着大房子,开着好车,想买什么衣服买什么衣服,想换什么手机换什么手机,就是那时候的我梦想的生活。而现在,当你有了这些,又开始怀念大学宿舍几个室友住在一起可以开黑,怀念一起打魔兽那种激情。所以我说: 人就是贱。于是就不停的有想回国的冲动。可是你仔细观察那些回国了和待在国内的朋友,就会发现很多你怀念的事情,你以为在国内可以拥有的事情,很多都是一厢情愿。每次回国去看母校,去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都会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还是想明白了,我并不是真正的想回国,只是怀念以前美好的日子和以前的激情而已,只是正好那时候在国内罢了。其实,想回的并不是国,想回的是回不去的青春。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感想,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有共鸣。现在对生活的看法比较佛系,个人觉得,在湾区也好,在国内996也好,生活都没有什么捷径,满足感和幸福感都不会那么轻松就能得到。然后讲讲为什么理智上来说不想回国吧。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在不需要过度透支身体的情况下能获得让人非常满足的经济收入。我也不知道硅谷的这种高收入情况能持续多久,就目前来说,我和女朋友(已订婚)两个人加起来一年的税前收入在45至50万美元之间。标准的朝10晚6。以前大家一般认为美元的购买力大概在1比3-4人民币之间。个人感觉,如果是湾区跟北上深比的话,考虑到北上深逆天的房价,车牌价,消费水平。实际购买力差不多接近汇率的比例。个人对国内未来20年的发展缺乏信心。国运这个事就像买股票,没有人讲得清。个人感觉未来几十年,国内的发展,利好的因素有国民素质提升啦,教育水平提升,科技提升等等等。但我不认为这些利好能抵消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发展瓶颈,贫富差距加大,债务滚雪球这些利空的影响。每次回国跟大家聊上一圈,有权有势有钱的精英普遍都比较看衰,混的不咋样的都在厉害了WDG… 总之个人是觉得国内以后发财的机会,阶层跃迁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个可能就有点敏感了,总之国内现在的状况,你闷声发大财别管太多是没什么问题。至于以后怎么变化,大家也都讲不好。太多人已经尝试过了,当然不是每一个人,但很多非常符合我说的例子。回国前两个月觉得什么都好,每天PO吃的,PO自己投身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多么多么激动。然后很快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在湾区的时候怀念国内的热闹,热闹了没两个月就受不了人山人海,受不了地铁的挤,开始怀念湾区开车上班,怀念加州冬天的阳光。回国之前想象的国内,发现并得不到。个人猜想回国前一两个月跟老朋友都相聚一圈之后,发现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没有人每天陪你聚,他们也有房贷,也有工作。当然在美国,华人程序员确实很难取得很高的社会地位,美国总体来说不是完全以财富划分社会地位的。至于一些回答说什么ABC怎么自卑,怎么恨自己不是白人,我觉得就是扯J8淡了,大部分写这些回答的人自己孩子都没有。在南湾这种亚裔占了接近30%,好学区一半多都是亚裔的地方,我不知道亚裔有啥好自卑的,ABC又没有我们这一代的语言问题。另外个人感觉很多人说湾区无聊,美国无聊,其实我觉得原因是因为你们(我们)在美国没有那么多真正关系好的朋友。大部分国内的玩法美国其实也有,只是你没有一帮好朋友经常一块儿玩儿罢了。不过个人以为,除非是选择直接回老家,否则在北上深很可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最后发现,大部分一生的挚友,都是学生时代建立的。总的来说,经常会觉得现在的生活缺乏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有点提不起特别大的兴趣。特别是作为一个男人,女朋友也稳定了,连妹子都不能把了,就更加缺乏一点动力了。时不时的就会想要回国,可是每次理智的一想,就会打消这个想法。现在的想法是这几年尽力搞够2000万人民币净资产,然后拿上蓝本护照,40岁之前回成都买个别墅享受生活。。两头跑,想吃火锅了回成都,想念蓝天想滑雪了就回加州。。希望能早点实现这个目标吧。。先写到这里吧,希望湾区的朋友多多捧场,给点动力以后再来完善一下。


没想到大家这么捧场。再上来讲一些心里话吧。回国与不回国确实成了一个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也侧面说明了中国过去20年确实发展的很快。比如周围印度,巴西,非洲和东欧穷国的同事,除了特别思乡的基本都不用想这个问题。自己国家物质条件跟美国差了太多。而中国大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跟美国基本没什么明显的差距了,基建治安等一些地方甚至更强。目前暂时没选择回国,还是想多享受享受一下现在的自由。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斗士的,他们不爱往回看,也没有时间回头看。一生都在战斗,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比如Elon Musk,贝索斯这样的人。99.99%的可能是和我一样的平凡人。不管是否奋斗。我是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以身体换钱的行为。人的一生没有想象的那么长,大部分人的身体机能从50岁之后就要急速下降了。如果你现在30岁,其实剩下的黄金岁月就只有20年了。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透支了身体,衰老提前到了,那么这个时间可能更短。很多时候,一忙起来很多人都忘记我们能享受这一生的时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前段时间国内做投行的朋友po的照片。

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自己能感觉到,25岁以后身体机能明显下降。想想学生时代,晚上爬起来悄悄看欧洲杯,第二天早上7点再起床去上课,感觉好像没什么。早上考完一门,去网吧一群人打魔兽争霸,下午再接着考另一门,也不觉得累。现在这几年,晚上稍微熬个夜,第二天感觉一塌糊涂,有时候还会想吐。即使是朝10晚6的工作,如果白天8小时都干的很认真,晚上回家都感觉很累啥也不想做,躺在沙发上看看视频刷刷手机就过了,根本没什么心情出去逛街吃夜宵啥的。。在美国的好处就是自由。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请个病假,或者WFH(在家工作)中午好好补一补。喜欢的球队有欧冠比赛,WFH或者自己找个phone room看比赛。只要没有重要的会时间冲突了,想看的比赛一场不落。有朋友突然来了,提前一两天跟老板打个招呼请个假就好。前两天跟老板说下半年回国办婚礼,老板还问时间够不够要不要多批几天假。上下级之间很平等。有时候我们开会,定了个小会议室,director进来晚了,没座位了他就自己坐地上,也没人给他让座。当然湾区的生活最大的弊端也很明显。平平淡淡的,就感觉做什么都没有太大激情。以前没有女朋友的时候还可以经常出去跟人date,见不同的妹子。现在有点做什么事都很难特别的激动。有种岁月静好但是又太“静”了的感觉。这几年在湾区的生活也找到了调节这种生活的方法。找一两项有意义的爱好并坚持下去。我现在每周上一节钢琴课一节网球课,下来之后自己练习。钢琴已经练了一年,网球虽然最近没什么进步,也坚持打了好几年了。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要拖延,不要把自己困在舒适区。前几年答主一直梦到踢球,然后在湾区又没有一起踢的人。后来自己建了足球群,一个一个人的拉,到现在100多人的群每周固定活动。不要拖延,把各种签证办起来,除了每年的年假长假以外。长周末去个温哥华,圣诞去个日本,生活会有趣很多。读书,坚持下来以后会发现比刷手机刷知乎都更有趣。总之在湾区生活,相当于选择了一条物质生活上的捷径。但生活本身没有捷径,我相信那些选择这些年回国打拼让自己辛苦的,肯定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只是对于我们这些选择湾区生活的人,我想也没有必要被judge。能留在湾区的人,大部分也都是曾经在国内的佼佼者。Google Facebook Uber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进的。每个人有不同选择罢了。记得曾经在某个网站上看过一句话:正如当年一位学长所说:跨出大学校门(实际上基本上是被赶出去的,学校对毕业生向来不很客气,嘿嘿)的那一刻,我们就跨入了永恒的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之中。答主是一个恋旧的人,我一直记得,09年高考之前,老师们都会对我们讲一两句话,大部分都是激励或者让大家放松之类的,都记不得了。只有生物老师对我们说:有一天你们会回答这间教室外面。看着里面备战高考的孩子们,感叹一句。“啊,我们也曾经这么年轻过!”不知不觉高考结束居然已经快10年了,大学毕业后的日子居然比上大学本身的日子都还长了。回忆中的过去永远回不去,无论在湾区过着轻松的日子也好,在国内辛苦也好,总有一天会发现无论怎么样规划算计生活,都只是不同的体验。一旦进入社会,就不可能再像学生时代一样奋斗就只用把所有心思放着学习之上。父母,爷爷奶奶,子女,有太多要去取舍的东西。回国或者在湾区,只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罢了。

我现实认识的朋友,先去了国内公司在美国分部几年再回狗家的有5个,level普遍5或6。作为IC,有实力就行…

第一,找准时间,如果你能倒退回2014、2015,阿里海外分部正值千金买马骨的时候,坑多人少,值得去,微软65也能混个10,不一定非要赵海平的水平才行(虽然没共事过不知道他水平如何,姑且算是greatest computer scientist水平),混不到10,8和9的offer也可以考虑,然鹅今时不同往日;
第二,赵海平回去是10,5年了走的时候还是10,不是他没水平,阿里10上11的难度不亚于在这边的fg混上vp,赵海平如果一直在fb现在能不能一定混到vp?我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自己也没底。

1 Like

问了一下身边所有中国人都被腾讯联系过了,无一例外。绝大多数表示没兴趣。
我去面了腾讯。team主要部分在国内,HR也在国内。
给的offer严重low ball,还不如现在工资高。
HR一屁两谎,云山雾里。感觉被他当傻逼对待。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公司的HR都直接了当,关起天窗说亮话,把利益谈清楚。
腾讯的HR说话的方式是躲躲藏藏,误导,刺探,谈的都是画大饼,团队,精神,奋斗…。很
不舒服。最后给个垃圾offer.
不知道是时代变了,国内的HR现在都这样,还是我遇上个例。
也有可能我面试吹得不够好,没入腾讯的法眼,被当备胎了。

想回的并不是国,想回的是回不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