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美职场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文章,很多人给我留言。这些留言里面普遍的一个看法是我讲了我们不会做选择题,但是我没有讲应该怎么做选择题。这些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我想说,之所以我没有讲应该怎么做选择题,一方面是这个问题比较难一些,而我本人也不是很擅长,另外一方面,这个问题也显得主观。如果就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做选择,在我熟悉的领域我可能可以洋洋洒洒的说一大通。但是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上来讲选择的问题,我心里是有点胆怯的。
不过这个问题总是不能回避的。既然我写了文章挖了坑,那么我就试着填一下坑。填坑前先说两句。第一是大家期望不要太高。做选择这个东西水很深,我觉得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层次的理解都不同。我的看法在更资深的人眼里也许只是很浅薄的。这并非我不想更深入,只是限于个人见识。第二是大家也不需要对我的看法进行反驳。有关如何做选择的看法,在方法论层面上必然是非常主观的。我既不觉得自己讲的都是对的,也不觉得我讲的覆盖了所有的内容。
选择比努力要难很多的原因在于选择很多的时候是战略层面的抉择,而努力则是对某些既定目标的实施过程。我写这个文章,并非是说大家都可以成为大战略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思考选择的问题。
所谓的选择,在我看来需要回答三个问题:选择的时机,有哪些选项,怎么去评价不同的选项。
先谈谈选择的时机问题。这里我引用三句俗话。第一句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二句是“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三句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三句很矛盾的话,概况了我个人对选择时机的看法。
第一句话说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人对自己的人生是需要一点规划的。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和政府。当然,这种规划做的好与不好有很多的因素。譬如说一个人对自己有多了解,有没有颇有见识的父母或者人生导师的帮助,都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种规划的价值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归根到底,如果你这辈子都没想过未来一年到三年自己将要发展成什么样的话,那么你也就不要在这里妄谈选择的问题了。
第二句话是说任何的规划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世易时移,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根据变化,在合适的时候做一些选择的话,其实还有提高的空间。我知道大家会问什么样的变化,需要考虑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大家凭经验了。
第三句话我想表达的其实是,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做选择,乃至怎么样选,和一个人固有的一些东西是有关系的。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必然是自身修养到了一个阶段,所以很多事情其实都不是个事情了。我把这个列出来,是想告诉大家,提高一个人自身的素质,往往会有助于这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更好的做出选择来。至于有关这些素质是什么,我不能尽举,但是在下文会谈到一些。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选择里面有哪些选项。现实生活里和考试不同的是,一个事情出现,不仅仅是ABCD里面选一个那么简单。到底有些什么选项这个问题在某些选择上是非常模糊的。
选项这个东西,和一个人的见识是很相关的。如果一个人的世界里,就如同王网红一样,更高的级别是能且仅仅能写更牛逼的程序,那么在这样的人的世界里,选项就会很少。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很多不同的事情,知道很多不同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乃至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和很多交谈过。甚至说这个人有非常见多识广的后盾,无论是父母,还是导师,长辈之类。所有的但凡有助于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思维广度和深度的东西,都会让这个人在一个选择问题的时候去更好的思考什么才是这个选择题里的那些选项。
第三个问题怎么去评判不同的选项。这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现实生活里面的选项之间,很少有非此即彼,这个一定比那个更好的。很多时候往往是这边好一点那边一定会差一点。如何平衡不同的选项之间的选择对我来说,很多时候是个难题。
这个难题,在我看来,一方面还是人要对自己比较了解,明白取舍之道。另外一方面,如果有比自己更见多识广的人,不吝请教是会很有帮助的。那么我想,从现在开始起其实各位读者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对自己是重要的,为什么你那么确信那些东西的确是重要的?
有关选择如何选,其实还可以借鉴机器学习里面的增强学习。换句话说,自己这一次做了这样的选择,又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了选择的结果。那么就应该拿这个结果作为反馈,去好好想想这个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通过反馈来调整自己的选择策略函数,算得上是比较经典的增强学习的方法。
总结来说,我个人的体会,如果我们能够往前看两年,想想自己将来会怎么样,往回看两年,想想自己过去做的怎么样,往旁边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再到故纸堆里读读书,体会一下那些无法近距离接触的人是怎么选的,最后静下来想想,那么日积月累,做选择这个东西总是会按照增强学习的模式越学越好的。能够借助外力帮助自己提高,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可取的方式。但是关于这一点,我想额外提醒一句,自己寻求帮助的时候,先问一个问题,别人凭什么非要帮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肯定对各位寻求帮助的时候有益处。
转自:飞总聊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