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升职的二三事

马上又是三月,西雅图的大公司比如微软迎来了一个离职的高峰。于此相对应的还有九月。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年两次的升职现象。大凡在西雅图的IT企业,一年有两次升职,通常都是在6月和12月上报,两三个月以后下来。

如何在企业里面有效的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总是永恒的话题。赶上升职跳槽高峰之际,聊天就免不了为什么张三升了我却没有的讨论。也不乏比我更晚入职场的人问我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就想整理一下最近谈话里面聊到的一些东西,供大家参考一下。

鉴于聊天的人通常都是西雅图地区大中型公司,处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阶段。文章内容并不适合创业型企业和以创业为目标的,也不一定适合国内企业或者北美其他地区的企业。也不一定有志于做manager的管理路线的人。

笔者刚进微软的时候,公司给组里分配了个mentor,类似辅导员/前辈。我的这个mentor和我说过大概这样的话:好好给领导工作,你照顾好了领导的工作,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领导会照顾好你的前途的。此后应该怎么来概括本人在微软的职业发展呢?技术上学到很多,职业发展来看,一塌糊涂。所以,笔者想开篇的第一句话想说的,你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发展,领导也好同事也罢,也都没必要替你在乎。等我换了工作以后,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新公司的职业发展如果非要概括的话,应该是喜忧参半,比起一塌糊涂总是有长足的进步了。
竺可桢老校长有过这样的校训:“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本人想在一篇聊升职的文章里谈要做什么样的人太过深奥了。但是不妨碍我们在入职场的时刻不断的问自己,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想要做什么领域什么方向,希望在大公司小公司,什么时候应该升到什么职位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把这个作为第一条放上来,本人只是想说,每个人对自己的前途负责。这也是整篇文章的主旨。自己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的话,别人其实没义务非要对你的前途负责。

作为对自己前途负责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知之明。古人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了解,也是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评价。一个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能够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评价,才有可能做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和安排。升职也同样适用于这个话。然而人都是有偏见的动物,天生如此,有色眼镜带久了自己都不觉得。无论是自己其实已经够格了却觉得不够还是自己不够格了却觉得自己早就够了,都是病,需要治。其实没有那么多济世良方,有的只是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自己对自身的判断更客观。

中国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努力等同于成就。从小的时候的笨鸟先飞到爱迪生的名言成功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样断章取义的做法,都宣扬了一个观点,努力等同于成就。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10点,一周工作6天,为什么不给我升职。想澄清一点的是,努力本身并无意义。有意义的是第一你和别人比到底做了多少东西,这个如果你能更快的不努力的做完,其实更好。只有实际的成绩才是有意义的,努力本身并无意义。

职场新人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做出来的东西等同于影响力。这两者有关系但并无必然的联系。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做出很多东西并且在某个级别上很合格,不代表他有足够的影响力让他可以到另外一个级别上去。有的人可能整天做的全是务虚的事情,但是给1万个人打了鸡血开了挂,这样的人自然而然的就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所谓的职业生涯的金字塔,往上走很重要的就是影响力而不是实际的产出。那么影响力何来,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周围有影响力的人为什么有影响力。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学习。

我们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用老祖宗说的话来表达吧: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经常会发生张三为什么升了我却没有升。这个问题如果一直这样想下去,并无裨益。和老板去讨论,能得到的也未必是有用的信息。实在一点,可以自己和升职的人做个比较,然后问自己一些为什么。如果上面的人做出了升张三而没升你的决定,最大的原因还是对方判断一个人对公司的价值的标准和自己的标准不一致了。那么借助这个事情调整一下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很有意义的,而表达出对领导决定的不满和对同事的嫉妒, 这可能就是你没有被升的理由之一。

文章里面常说自己的职业自己负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你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到了某个级别你自己可以说到了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是需要客观的东西来支持的。所以领导愿意不愿意给你这个机会让你展现能力去做一个项目,是很重要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和自己的领导沟通,早点做好计划,在合适的时候给自己合适的机会,对于升职,尤其是senior以及以上的级别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也往往忽略了领导的领导在这个事情过程里的重要性。领导的领导如果决定信任领导,那么报上去之后升起来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实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所以领导的领导还是需要权衡不同组之间的升级问题。因此,倘若自己能和领导的领导保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有意义。但是这并不是说你每次见了领导的领导就大量占用时间乱说废话。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有效沟通是什么,需要每个人去三思。

上面说的这些东西比较虚,实际的在于,你和领导有one:one,领导的领导一般也有,但是频率要低很多。 很多人对这样的会不重视,这是错误的。要知道,领导属于你的时间一周最多半个小时,而领导的领导属于你的时间,可能三个月才半个小时。 如果一个人希望沟通是有效的,就需要花时间准备,对于这类会议5到10倍于开会的时间去准备并不为过。

最后一个问题,所谓的职业生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领导是好人,是合格的领导,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世界上尸位素餐的人也不少,命好去了自己不能胜任的位置的人比比皆是。作为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的一部分,判断你的领导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可以寄于希望的领导也很重要。如果觉得合不来,及时止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