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的机会在哪?Startup VS Google

最近有某科技博客达人写了一篇文章 在圈子里持续发酵,其中有一个关于如何挣钱的观点很有意思,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达人认为的最可靠的挣钱方式

如果你想变得富有,理论上最佳的选择是加入一家已经盈利而且不断发展的上市公司。简单说,就是 Google. 基本上一年20万到50万刀,每三五年升值一次,每次公司给的股票兑现之后,立即卖出变现。持续这么干,60岁退休,Over.

肯定有同学会想 ”现在我连 Google 还进不去呢怎么人家说的好像 Google 才像是个备胎似的”。没错,喜欢讨论如何最快速致富的人一般都是 IT 行业金字塔上端的人,对他们来说,职业生涯的选择很多,Google 不过是其中之一。也许现在的你还没到这个境界,但是了解更多的信息总是没错的。

回到挣钱的话题,达人认为 Startup 挣钱的问题在于:

工资一般比市场价格低;
期权股票风险太高,考虑到大部分 Startups 最终都会死,基本上这部分是不能指望的;
如果一个 Startup 已经成名甚至 pre-IPO,基本上“相对低的风险” 会 price-in, 意味着你 offer 上股票期权的价值自然小很多;
综上,想稳定的赚钱,在大公司持续的干到60岁,应该是最可靠的挣钱方式。

小编的逆袭
其实达人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每次下结论的时候都加上 “risk adjusted” 这么个修饰词,显得非常政治正确。

风险和收益绝对是对立的关系,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但是达人认为抱上 Google 这棵大树,既是低风险(准备持续看到60岁嘛),还是个中高回报(每年20万到50万),所以从这一点,完爆高风险高回报的 Startup.

真的是这样吗?小编不敢苟同。

先取个巧,考虑到大部分阅读本文的都是朋友圈的读者,所以咱们把分析对象限制在混于北美 IT 职场中国人这个小圈子里。

收益风险
由于国人的身份问题(绿卡、H1B 抽签),那种还在天使轮或者 A 轮的硅谷小 Startup 往往不在大家的视野中。大部分国人选择的是 2002-2003 年的 Google, 2011-2012 年的 Facebook, 2014 - 2015 年的 UAP.

此类已经瞄准 IPO 的 Startup, 没有那么大风险,股票期权依然给力(至少 Google 不会匹配每一个 Uber offer)。或者说,这类 Startup Total Package 应该是比 20w-30w / year (或者说同级别的 Offer)要高。因此,小编觉得,Top Startups 是一个中低风险、中高回报的选择。

稳定性风险
小编一直觉得,背靠一颗大树干到60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但我们并不想讨论裁员、或者预测哪颗大树将来会倒,没意思。

讲一个故事:

大叔 S 是一个外表刚毅、内心骚柔的男子。某天午饭闲聊,大家纷纷祝贺 S 叔发财,小编心中不解,遂问之。原来 S 就职的上家公司被收购,之前三年的期权终于变现,爽就一个字。岂知 S 叔轻泯一口啤酒,淡然的道 “当初还是 TMD 的要少了” …

细问之下,原来 S 从毕业起就在美帝某东北的城市供职,每天便是默默的码码程序,买菜做饭。几年过去了,S 也变成了 S 叔。也不知是否命中注定,S 叔偶然看到自己特别钟爱的某产品招聘程序员ing,于是稀里糊涂的面试,拿到 Offer,略作考虑后举家南下来到了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州(当然,Offer 中的 Option 他是看都没看,反正也不懂)。

又是几年过去了,S 叔从啥也不懂,到成为一个“每 2-4 年换一个 Startup 的忠实践行者”,除积累大量技术架构经验之外,还拥有了时不时就可以拿出来变现的股票期权。

回忆过去总是幸福的。饭局终了,S 叔扔下最后一句感概:“For engineers, it’s stupid to NOT be in California.”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职业生涯的选择是一个没答案的话题。但这个故事想讲的是,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连接很重要,至少比你想象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