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C2018录取数据

来源于学弟github,这个论坛太屌了还能识别link,不好意思暴露学弟照片= = 我放一个分开的link

Summary

个人背景

  • 本科/研究生:本科
  •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GPA:90.47 (overall), 7/311
  • T = R30 + L24 + S24 + W26
  • G = V155 + Q170 + AW3.0

研究/实习经历:

  • Jul. 2017 - Oct. 2017:暑研@Brown ECE,开源视觉库开发
  • Oct. 2017 - Apr. 2018:研发实习生@Momenta,数据平台开发

推荐信: 暑研老板 + 实习老板 + 北邮数据结构课老师

Paper: None

竞赛或其他: None

联系方式: wenhanshi2018 aite gmail dian com

AD/OFFER

录取状态 国家 学校 专业/方向 Ms/PhD 奖学金情况 提交申请/收到结果日期
1 AD USA UIUC MCS Ms None Nov. /Mar. 22
2 AD USA Columbia CS Ms None Nov. /Feb. 23
3 AD USA UCSD CSE Ms None Nov. /Mar. 16
4 AD USA 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Dual Ms None Nov. /Apr. 7
5 AD USA USC CS & DS Ms None Nov. /Mar. 1
6 WL -> REJ USA CMU MCDS Ms N/A Nov. /None
7 REJ USA CMU-SCS MIIS, MSCV, MSBIC, MSCS, MSML Ms N/A Nov. /x. x
8 REJ USA Yale CS Ms N/A Nov. /Feb. 10
9 REJ USA Harvard DS Ms N/A Nov. /Feb. 17
10 REJ USA UTAustin CS Ms N/A Nov. /Mar. 8
11 REJ USA Stanford CS Ms N/A Nov. /Mar. 17
12 REJ USA CMU-INI MSIN Ms N/A Nov. /Mar. 17
13 REJ USA GaTech CS Ms N/A Nov. /Mar. 29
14 REJ USA Columbia DS Ms N/A Nov. /Apr. 5
15 REJ USA UMich CSE Ms N/A Nov. /Apr. 10
16 REJ USA UCLA CS Ms N/A Nov. /Apr. 15
17 REJ USA Columbia DS Ms N/A Nov. /Apr. 5
18 PENDING USA Brown CS Ms N/A Nov. /None

Chicken Soup Time

GPA

GPA 决定了你申请学校的档次,相比其他指标,他更能综合反映一个申请者长期学习的素质。

在大一浪出了 线性代数:71 这样的成绩之后,作为分数/排名控的我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无论你去看哪一个申请出国留学经验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认为 GPA 在申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作用)。很多决定出国的人到了大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 哪些校选课给分高?可以删掉几门分数低的课吗?校选课会算入最后的 GPA 吗?录取时 GPA 是怎样计算的? ,类似这些问题每年都层出不穷,往往成为一个出国群里面讨论的重点。于是你会发现,在一些人苦心钻研这些意义不大的问题的时候,那些 GPA 较高且稳定的选手已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刀刃上。

G & T

GT 成绩从侧面反映了你空闲时间(尤其是假期)的利用情况,应尽快且尽早解决。

大一的时候有学长给了我这样的建议:由于T有效期只有两年,先G后T是个不错的策略,况且G过了T也不在话下,因此应该大二争取把G搞掉,大三轻松地再把T搞掉。当时我不以为意,结果一拖就都拖到了大三下。GT 占线一旦拖到大三,对于一个计科的学生,你将同时面临压力不小的专业课/大作业以及实习/暑研,很难保证再有大段的时间集中突破 GT。不要轻易相信自己利用某假期就可以全身心备考 GT,至少对于我来说,在自习室和在宿舍完全是两个人,更何况在家和在学校。

DIY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啥?

整个过程完全是 DIY,因为第一我认为将要去美国读书工作的人理应具有妥善准备这些材料的能力;第二,我对于搜集各方信息从而更加了解和明确一件事这个过程非常感兴趣,也愿意花时间来钻研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在申请时总结并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暑研 & 实习

暑研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申请增加背景,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提前看清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国外的环境。

大二的时候我通过叶培大学院进入了网研院开始端茶,虽然水到我不想写在简历上,但大三申请暑研时候的我还是白纸一张。当时集中精力海投了200多封邮件,最后5个给了积极的回复,3个给了面试,最后只成功了1个,可以说是很侥幸了。应该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很可能它将是你下一段经历的重要筹码。

由于在很早的时候就决定自己不会走科研/PhD这条路,因此特地在暑研项目里申请做了一个偏开发的项目,负责将一个视觉算法重构到一个开源视觉库中,并将其应用到一些流行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这就很对我的胃口,从而也导致开发过程十分顺利,加上我十分擅长 argument、presentation、discussion 这种很虚的东西,最后从教授那里得到了大大的赞。所以暑研未必对应于科研、paper这类的关键词,可以多与 mentor 交流,寻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段暑研真正让我收获的,除了这封强推外,就是我发现我自己确实非常适合国外环境。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与当地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独自策划出游、拜访教授等,都一直乐在其中,而没有让我感到任何的水土不服的地方。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心态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为我消除了几乎所有的后顾之忧,让我决定无论结果如何,坚持这条路对我来说都不会错。

为了继续充实简历,在暑研还没结束时我就开始 remote 面试几家企业,为下一段经历做好打算。并在申请的时候得以将经历扩充到三段。

关于最终选择

没有水的项目,只有水的人。

比较尴尬的是,由于实力不足和运气不佳,拿到的都是比较想去的学校/项目,没有刮开任何一张彩票。于是就遇到了 Columbia vs UIUC vs UCSD vs CornellTech 这种千年难题。虽然同样的情况对于不同人,最后的选择也很难是相同的,但应该考察并分析的问题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因此在这里我仅抛砖引玉,列举一些不应该忽略的因素以供参考:

地理位置

学校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实习机会、气候、生活环境、安全、消费成本等,我主要考虑地理位置对实习机会的影响。我的观点是,好的项目可以抵消地理位置偏僻带来的劣势;如果目标是加州 high-tech 大厂的实习机会,地理位置不会带来多少优势。这是由于,大厂不会在乎飞很远参与 career fair 或直接电话面试等带来的金钱和时间上的成本,如果你的学校/项目足够强,大厂不会因为你的地理位置偏僻就减少对你的青睐。反观中小型公司、local 企业和 startup,如果你离他们地理位置较近,反而他们更愿意给你面试机会。如果你偏爱小厂,或是想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更应该选择如洛杉矶、纽约这类的一线大城市。

竞争压力

每个项目的尺寸都有所不同,如哥大CS一年会有200人左右,其中120人左右是中国人,而 UIUC 的人数不到哥大的一半。很多人认为人数越少的项目竞争压力越小,但我认为不尽然,这取决于你在这些人当中的位置。如果你功底扎实,确信自己可以 stand out,人多反而更有助你凸显你的优势和积累更多的人脉。例如哥大这类的学校由于CS专排优秀、难度适中、地理位置好又有名校光环,吸引更多的人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思维比较保守,希望获得跟多的资源以获取更多的机会,Brown、UCSB这类的小型项目也许更适合你。

声望

常说职场修行在个人,学校光环虽然在求职或其他场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学校的声望会给你带来很多附加价值。例如业内声望可以帮助你获得同行的认同,拓展行业人脉,利用学校在业界打下的名声基础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在进修、回国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综合声望能让你的学历具有一定的长期价值,对于想了解其他行业信息、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或想考虑转行等情况性价比也许更高。当然,对于不理性看待学校名气,完全只是为了“x藤,私校,贵族”等 title 就一拥而上者,光环反而可能 是一个 debuff。

经多方客观的考虑,最终认为 UIUC 小胜。但其实这些项目本质差别不大,因此这个选择也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写在结尾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也许仅从结果上看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这一路走来仍算是收获颇丰,无论结果怎样都应心怀感激与敬畏。祝各位不忘初心,前程似锦。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