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的软件工程师们还能回国吗?

1.美国和国内各有优势,但对于绝大多数人美国的优势更明显:

对于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甚至未来自己创业的,回国确实是更好的选择,对于想安安稳稳搞技术、过高质量中产生活,美国比国内强2-3个档次。

首先说为什么回来,第一点很重要,中国人在美国职场很吃亏普遍,很多中国码农看不上印度人,事实上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懂政治、更团结、更有表现力,更能融入美国文化,更有语言优势,这是在职场通往更高层的必要的要素,中国码农往往喜欢在技术上鄙视印度人……我觉得这就太狭隘了,这是职场不是技术大赛,在职场的成功方方面面,技术只是其中一环,我个人认为据我普遍的观察,印度佬除了技术水平不如中国人之外,其他各个要素都比中国人更适合美国职场,所以就出现大批印度佬管理层,中国人做中下层的技术员这种情况。

我离开微软的一个导火索就是我的印度上司把他的印度老乡搞上去,我感觉到被挤压了上升空间,我自认为除了语言弱势之外比那个印度佬更有优势,但是印度佬抱团提拔自己人搞政治圈子的问题早已经蔚然成风,中国人如果老老实实做码农,没事带薪编译的时间在知乎吹牛逼,我看知乎的美帝码农大把这样的,这样确实没问题,会比国内滋润的多,但是我确实不是能安下心一心搞技术的人,那一段时间感觉很抑郁,后来在国内大厂的一个师兄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我,我就这样回国了,目前在某巨头的图形团队做负责人。

总结下来就一点,我感觉被印度佬的政治圈子挤压了上升空间,又不甘心做一线技术员工,就回国了。

结合我最近做回流招聘,大概有30-40%的回国意向码农觉得自己遇到了天花板,我个人认为现在中国人在湾区上升空间比张亚勤、李开复那会更小了,因为空间就那么点,除了一向强势的美帝本土员工,印度员工已经形成气候把持了管理层不小的话语权,留给中国人的空间真的不多了。

  1. 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帝码农不愿意回国?

大家都知道微软是中国码农的聚集大户,在这里我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国内翻墙而来的码农.

我个人的观察,翻墙出来的码农绝大多数都是小康、中产背景,而且野心也不大,在微软我见过很多干了多年的SDEII,SDEII看上去算是比较入门的职级了,可是即使这个职级在西雅图能活的十分滋润,能住大 house 开跑车,一年有13-18w 刀的收入,这在国内基本上是各种大厂总监(大厂总监虽然收入更高但是考虑到中国的房价、物价水平、无脑加班、社会福利、企业福利我觉得也就跟美帝中级码农差不多幸福指数)才能拥有的生活,在西雅图,只需要干了多年的SDEII就能做到,一天八小时不用加班,员工福利拉满,随时可以请假,能干到老不用担心被35岁优化,所以你说为什么这些人要回去?

所以,只有不急着往上爬,在美帝安安稳稳、滋滋润润干一辈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国内程序员虽然收入比其他职业要高,但是跟美帝的程序员比基本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美帝这早是成熟资本主义的水平了.
可以说除了在文化和语言上中国码农有一定隔阂以外,基本上至少在西雅图微软的码农比国内大厂码农的生活幸福指数强两到三个档次,不回国很正常…

3.在国内工作与国外有什么区别呢?

生活上:

国内有一些优势,首先是语言和文化上,基本上不存在隔阂,这是最大的优势,其次人工服务真是低,在美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上,人工成本居高无比,在国内外卖、搬家、装修、理发这些事情很便宜,物价上个人认为美帝更低一些(同样的东西),有些人认为中国物价更低,我觉得这是错觉,300块的莆田鞋跟1000的耐克都是运动鞋,长得差不多,国内的莆田鞋更低,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要比就要比同样的东西,同样品牌的东西美帝基本上比国内便宜的多,国内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很方便得用更低价买很多劣质的、仿冒的商品,如果用中国的劣势仿冒东西对比美帝,那可以说中国物价水平低.

再说房价,国内的房价真是奇葩,高的离谱且吐血,在西雅图话100-120w 刀能买到非常好的 house 了,在深圳买同水平的房子要2000w 人民币不止,微软内部的码农在西雅图工作5年左右就能轻松买西雅图的房子了,国内码农工作五年左右会发现攒的钱还没这五年涨的多…我已经无力吐槽,基本上我看我们团队买房子的同学都靠父母出资帮助,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基本上算是家庭税了,一个商品房的最大成本就是地皮,地皮的收入被地方政府纳入口袋,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联合哄抬房价,因此每个家庭基本都被房子掏空,这就叫家庭税,儿子越多掏的越多.

工作上

国内的公司无论大小还是处于封建社会,这个封建之处在于生产力低下

首先讲讲生产力问题,在微软有非常严格的代码规范、协作流程、软件工程管理的架构,基于以上的大框架,员工可以合理高效得协作,而且产出的软件质量和速度都可以保证,总体而言整个开发进度在一种稳中有快的节奏中很舒服得进行.

国内的生产力就有问题了,我认为国内生产力低下的最重要的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理念不同,第二点就是管理水平低下.

首先说理念,所有的公司和产品都在求快,为了快可以违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可以无测试、无紧急预案直接上线,然后就开始无限打补丁,所有的员工和老板都认为错过这个风口、时机一切都晚了,这个理念就是跟美帝那边最大的不同,我个人认为这个理念放在5年前的国内市场是可以理解的,那正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app 只要出来了用户就会蜂拥而至,但是这都9102年了,红利期早没了,还是抱着好几年前的想法,所以17年共享单车大战是 ofo 和摩拜笑到最后了?一个基本判了死刑,一个成了美团的累赘资产,我觉得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快决定成败的关键了,但是整个圈子的理念还是这个.

其次是管理水平问题,国内至少大厂的程序员绝大多数都是比较优秀的,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在于国内研发团队的管理人员水平真的参差不齐,当然也可以理解,国内公司发展太快,趁着前几年互联网红利期跟着公司成长爬上来非常多混子们,本身技术能力就不高,做上管理之后疏于技术更是成了 burden,问题是管理能力也没进步,就这么一些人占据了公司的很多管理岗位,这就导致整个研发体系混乱不堪,规范基本上无从谈起,技术上稳定压倒一切(语言打死不升级),导致技术债越积越多,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内耗.

就是基于以上的问题,我才认为我回国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在国内的公司确实有很多潜力可挖,我回国的第一年就梳理了团队的整个研发体系,敲定了代码规范和协作流程规范,减少了很多没必要的会议,绝大多数会议会因为完善的文档和协作流程而没必要存在,同时也尽可能得把一些框架和语言升级到最新版本,以后基本上会稳定跟住业界的 stable 版本,当然有一些实在太老旧的系统技术债太深就没办法升级了,只能等时间慢慢淘汰了.

之后开始建立团队的自动化工具集,基本上解决了之前一些需要手动做的大量重复性工作,然后在此之上进行进一步通用化设计在部门里推广,就因为这一点去年我手下两个同学都晋升的很顺利.
今年已经是回国第三年,在解决了以上温饱和小康的问题之后,我想带领团队再进一步,希望这一年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回国内最主要的还是带团队做出成绩的满足感,与其在西雅图做一辈子滋润的程序员,相比之下这种虽然更累一点的满足感更是我想要的…

谢谢分享 这种中美对比的文章越多越好 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