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UMD, PhD+MS项目介绍及申请事项

原创: 歌明明

Q: 请先介绍你们专业的申请录取和就业情况。

A: 18 fall有2000+申请者,MS+PhD一共发了190个左右的ad/offer,最终来了79人。其中MS 19个,PhD 60个。细分的说,MS的录取率为~4%,PhD为~20%。来的学生里,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大概都占30%左右,欧洲+其他占10%。就业的情况我不好说,因为我刚开始找工作,也没有很认真地去了解其他人的状况。仅仅知道情况的几个PhD都去了Facebook, google这样的大公司,硕士们好像差一些。等我知道了更多会补上。

请介绍你们专业的申请录取和就业情况:

Q: 生活的诸多方面,有什么是你一度感觉很不适应、很不习惯的吗?现在适应的如何了?有什么方面是你希望自己能早点知道的,可以提醒新人注意吗?

A: 没有什么特别不适应的, 但也没有完全习惯这边的文化.
我本人性格比较内向, 喜欢钻研技术, 不喜跟人打交道. 但是美国人普遍性格非常外向, 重视社交, 崇拜有 "alpha male"气质的人. 所以只会技术的人在美国机会不多. 这一点我和我女朋友都有切肤感受. 希望理工科的新人们能注意到这点. 多花些时间在社交和net working上, 也许比努力提高GPA更有用.

Q: 你以前是在哪个国家读的本科?在美国感觉学习负担压力大吗?感觉读本科和读研究生,有哪些不同?

A: 我在国内一所普通985读的本科. 本科专业是化学. 来美国后先读了4年的化学博士, 然后转行读了本校的计算机硕士. 读化学博士的时候觉得美国的课程不难, 大概是因为我的本科基础不错. 读CS的时候吃力很多, 但这是情理之中的.

我观察在国内读了CS本科的人上这里的课并不很吃力, 但是也不轻松. 很多人说这边的研究生教育比国内更严格. 不管化学还是计算机, 大家在这点上的意见是一样的.

Q: 一周需要学习多久才能跟上?你觉得拿A拿B难吗?

A: 一学期上三门课大概每周得花40个小时吧. 这边A给的很多, 占了将近一半. 但是这并不说明A容易拿, 毕竟录取的学生平均GPA有3.8了.
我曾经花很多时间在一门课上, 最终只拿了B+, 也见过大神马失前蹄. 大概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挺努力, 但是总有人得拿B. 所以要谨慎, 不能浪.

Q: 平常除了上课之外,跟教授们联系多吗?是否有机会跟着做些研究?

A: 这边的研究机会很多, PhD不用说了, MS如果愿意做research, 也基本都可以找到导师. 这个系的graduate program是研究向的. 我跟系里的老师/学生聊天, 他们都默认我有导师(其实我并没有).

Q: 平常除了多跟同胞交流,是否经常跟外国同学party? 一般一起玩什么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可以提醒新人注意的吗?

A: 没有. 刚来美国的时候参加过一次, 觉得他们的party很无聊. 现在有时间就是带着女朋友出去逛吃. 节假日会跟系里的中国学生聚餐. 但其实我这样是不对的. 应该重视社交.

Q: 你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校里的career service/job fair多吗?你觉得有用吗?

A: 求职季会经常浏览学校的career website, 还有LinkedIn, Glassdoor等求职网站.
学校春秋学期各举办一次career fair, 有很多公司来. career fair非常有用, 因为在career fair上投出去的简历有更大的希望会被认真考虑, 收到面试的几率比网申大很多.

Q: 美国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方面是你特别喜欢的?

A: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我女友很喜欢的一点是, 在美国只要你勇于发声, 你的诉求就会得到重视. 换句话说, 会哭就有奶吃. 东方的内敛在这里全无市场啊.

Q: 美国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方面是你最不喜欢的?

A: 没有国内方便. 国内可以专心上课或者做研究, 衣食住行上花费时间很少. 这边花时间的琐事多很多. 买菜做饭啊, 给房子除草啊, 还有每天上学开车来回一个多小时. 很烦人.

Q: 你来美之前英语水平如何?(比如托福考了多少),你觉得跟美国同学和老师学习和生活上交流有障碍吗?经过一段时间,是否有提高?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提高?

A: 来的时候托福101, 口语23(压线). 刚来的时候语言障碍挺大的, 也不爱说话. 后来慢慢就好了些. 总得跟人交流不是么. 交流多了自然就顺畅了些. 当然了, 依然没有很顺畅.口语没有什么技巧. 就是得多说.
我14年秋天来到UMD(马里兰大学) 如今算留学生里的老人了. 前4年在这里读化学PhD. 那时候还不知道化学有多坑, 亦或是过于相信个人的努力, 每天安安心心做实验, 觉得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直到苦干了几年后看前程依然一片迷惘, 幡然醒悟, 一番准备后转入本校的CS系.

关于我转专业的过程和心路以后也可以开个帖子, 用以警醒后生, 万不要以为个人的努力可以对抗时代的进程. 本帖主要介绍马里兰大学的CS系和这边的生活.
1.CS@UMD在美国的地位
首先, 马里兰大学是一个公立研究型大学, 在USNews上排名不高. 这里的CS专业是学校的强势学科, 在USNews上一直在10~15名之间浮动, 在各种学术排名上更好一些. 但是受限于学校总体的名望, 这里的毕业生不管去industry还是走academia路线, 都没法获得跟专排相匹配的认可度.

离这里不远的John Hopkins, 虽然专业排名低不少, 但是它的毕业生更被认可, 机会更多. 其实这个是合理的, 就好像在国内大家看简历一般先看学校是不是清北/C9/985, 学校的总体声望比专业强弱有更高的优先级.

所以, 综合起来, 我认为大家申请的时候应该把UMD的CS系定位为一个30~40名之间的选择.

2.MS/PhD program简介
UMD CS的graduate program是一个MS+PhD的混合program, 去年一共招了79人, 其中MS 19人, PhD 60人, 中国, 美国, 印度的学生各占了30%左右, 呈三足鼎立之势. 欧洲+其他一起10%左右. 中国学生里一小半是美本. 从录取率上看, MS的录取率是4%左右(中国学生8%, 印度2%), PhD的录取率是~20%(中国印度都是20%). MS + PhD的综合录取率是9%.

上面的数据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就是MS比PhD少很多.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这个CS系的graduate项目以研究为主, MS和PhD的录取是由同一个committee以同一套标准决定的. 由于申请MS的人背景普遍弱一些, 所以录取的MS学生要少很多. 这个解释最初是我转系时系里的教授(也是我的推荐人)告诉我的. 后来我参加了一次application reviewer wokshop, 听一位负责招生的教授再次解释了一次.

系里有50多个教授(我入学前的数据. 上学期又招了几个AP). 研究方向齐全且大多做的不错, 大概专业排名就是靠这个撑起来的. 做的最好的是computer vision, 有Larry Davis这个大佬坐镇. 其他的如HCI/ML/systems/database都不错. 每周都有外校的教授过来做seminar. 对于一心做学术的PhD们,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 来这个地方也不会浪费光阴. 但是对于以课程和找工作为重心的master们, 这些讲座就是无关紧要的了. Master学生们在意的工作/实习, 系里给的支持较少. 这一点上, 很多professional program做的好很多.

那这个项目有什么地方吸引master学生呢? 有两点. 其一是转成PhD的机会. 因为是跟PhD相同标准招进来的且数量很少, 并且课都是一起上的, 所以找导师进实验室也基本跟PhD一视同仁. committee的头儿说过, 招master是要招一些"potentially good researchers", 并且 “may switch to a research career at some point”. 而且master转成PhD后, 学分也不用再修了. 另一点能吸引master的地方就是assistantship, 几乎人人都有. 进了实验室老师给RA当然是最好的, 没有RA也不用慌, 可以申请TA. 这里的CS本科生太多了, 研究生TA不够用的, 基本只要GPA不错就能申到. 楼主就一直做着TA, 跟以前读化学博士一样, 学费免掉, 每月的工资足够生活.

当然, 享受了它的好处, 就得忍受它不好的地方: 偏理论和研究的课程, 不重视培养实用技能, 较少的实习/工作机会和较弱的找工作的氛围, 以及来自系里的若有若无的支持.

3.申请相关事项
上一段说了application reviewer wokshop, 这是系里的招生committee为了招揽学生志愿者帮他们筛选申请办的一个workshop. 毕竟有2000+份申请, committee看不过来. 我上面给的具体数据就是在这个workshop上看到的. 中国学生提交申请后, 申请材料并不直接送给committee, 而是由中国学生里的志愿者进行一遍初选, 挑出来一些比较强的申请者, 递给committee进入第二轮. 同理, 来自印度的申请材料也由印度的学生志愿者初选.

那么申请材料里哪部分最重要呢? 当然是研究经历! (再强调一遍, 这个program是research-oriented.) 招生committee的头儿原话是"The component we value the most is the research. Actually, in many cases, research is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而最能证明research能力/潜力的就是publications了. 有档次不错的publication最好, 如果没有, 让学术牛人在推荐信里肯定你的research能力也不错.

Publication之外就是推荐信和GPA了. 推荐信的作用可大可小, 依据推荐人的分量而定. GPA越高越好, 录取学生平均3.8左右(这个是指美国学生. 对应中国的平均分88~90?不确定. 中国有些学校GPA很低. 中国学生志愿者做初选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了这个).

TOEFL要考到100往上, 口语要到23. GRE只看数学, 考到165往上就没问题了. GT的权重很低.从结果上来看, 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分布在清北华五和不错的985. 经过一学期的相处, 楼主觉得他们的确都很强, 每个比楼主强多了(捂脸~).

4.工作/实习机会

这个我没什么发言权, 毕竟我才开始找实习. 我知道的几个博士都去了google, 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 可见虽然系里给的支持很少, 博士们还是不愁找工作的. 只是硕士们就没这么好待遇了, 毕竟跟博士们不在一个pool里竞争.

学校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career fair, 秋天的较大. 有很多公司过来, 包括FLAG这样的大公司.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因为career fair上投简历比网投拿到面试的机率高很多. 所以每次career fair找工作的同学都郑重其事.

但愿今年年底前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 到时我会回来把这个帖子补全.

5. 周边生活

UMD地处college park, 位于大华府都市圈内. 尽管college park是个很村的地方, 但是开车20分钟就到了DC. 旁边还有一些挺富裕的城市, 比如silver spring, rockville, germantown, bethesda, 都是半小时可达. 中国超市和中餐馆很多, 所以只要有车就不会觉得生活不方便. 另外旁边的Virginia州风景优美, 适合春季旅游, 尤其是情侣一起. 有句话叫"Virginia is for lovers".

这边的房租大概一个月500-1000刀不等. 700可以租到不错的house, 800可以租到不错的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