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新移民在加拿大当义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做义工是加拿大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行为,在社区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到处可以见到身着“Volunteer”T恤的义工。根据volunteer.ca的数据,加拿大有超过161000家非盈利性机构依赖于无薪员工甚至完全依靠义工的服务。在仅有3700多万人口的加拿大,每年有超过1270万义工提供超过20亿小时的义工服务。

“Volunteer”义工T恤正面

对于我们这样的新移民来说,当义工是一个接触社区和社会的好机会。搬来万锦没多久,有一天我在市政府发的《Life》杂志上看到了万锦市政府招募义工的广告,马上就着手报名。

在万锦成为义工需要经过四步:

注册义工帐号

参加面试

观看在线培训视频

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Police Vulnerable Sector Check)

注册帐号的页面可以在万锦市的官网上找到,我按着页面上的提示一步一步注册。万锦的义工分为6大板块,水上运动、休闲娱乐、文化、图书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型活动及其他。每个板块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如果义工需要转板块,就需要先从一个板块辞职,再加入另一个板块。

“Volunteer”义工T恤背面

我综合考虑了一下工作地点和个人兴趣,选择了文化板块。帐号注册完之后我在主页的日程上选了一个面试。面试地点在万锦博物馆,到了面试时间,屋子里来了将近20个人,除了我和另外两位成年人,其他一看就都是中学生。

在加拿大,做义工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各个省都有规定高中生必须做满多少小时义工才可以毕业,在安省这个数字是40。但是高中生的义工经历往往会远超这个数字,因为义工经历对申请大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面试官是万锦义工文化板块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位面试官先介绍了一些义工工作的大致情况,然后把候选人分成了三组,每组大约4-5个人,由一个面试官提问,大家轮流回答。

我们这一组面试官一共问了4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你想做义工?”“你过去有过什么样的义工经历?”“你的工作/学习经历对你做义工有帮助?”“你在你的工作/学习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跟我同组的都是中学生,不过他们的回答都让我大吃一惊。别看年纪轻轻,这几位小伙子小姑娘都有了不少义工的经历,有的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父母去做义工,有的甚至还有海外的义工经历。

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回答他还在印度家乡的时候组织了社区的足球队,并联合其他社区通过足球比赛为附近贫民窟的孩子募捐资金购买体育用品。

看着一张张还显稚嫩的脸,我在心里暗暗感叹,我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只知道在学校里埋头读书,哪里有想法和机会去做一些这样的社会工作。

甚至到了今天,很大一部分的国内中学生仍然延续着我当年的学习生活,除了学习,完全没有其他活动的一席之地,而世界的另一边,他们的同龄人正在校园之外的广阔天地一展身手。

回答完问题,面试就结束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的情况把义工依次分为program leader、program assistant和event assistant三个级别,义工岗位根据需要也会对义工作出相应的要求。我很荣幸获得了program leader的级别,可以申请所有的义工岗位。

做完面试,我找了个时间观看了在线培训视频。视频主要讲述了万锦义工的一些行为要求、权利和义务等等,比如工作时的衣着、礼仪规范,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等等。看完之后会有几道测试题,也非常简单,做完之后在我的帐号上“观看在线培训视频”这个项目就显示已经完成了。

紧接着我在网上申请我的无犯罪纪录证明,点击义工页面上的链接,就可以直接向约克警察局申请这份证明。自己去开这份证明需要60加币,通过义工链接开30加币。申请完几天之后就可以去警察局取了,取完交到某个义工办公地点,他们留一个复印件,原件自己带回就可以了。

到了这一步终于大功告成,我可以申请义工工作了。我浏览了一下义工页面上最近的活动,挑选了一个在Varley 美术馆的活动准备试试手。报名了后两天,义工办公室发了一封邮件,确认我的申请。随邮件发来的还有美术馆的义工手册,手册里详细介绍了美术馆的情况,包括美术馆平面图、美术材料储存位置、正确收纳方法等。

Varley美术馆在渔人村的老街上,规模不大。这个活动是个一整天的课外活动,有儿童组和少年组两个组,每组配一位主讲老师和一位义工,另外有一位负责活动准备的老师来回穿梭。我被分到了儿童组,和我搭档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我套上签到时候发的红色义工T恤,开始我在加拿大的第一次义工工作。

我的工作主要是辅助老师完成一整天的活动。这个组一共有10个6岁以下的小朋友,活动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半,包括了聚丙烯颜料画、铅笔水彩画、陶泥雕塑等5个环节,两顿点心和一顿午餐。

大部分的教学工作老师都自己完成,我主要辅助她做一些准备。比如第一个环节是用颜料在贴了胶带的帆布上涂颜色,然后再把胶带撕掉,我就负责往帆布板上贴胶带,画完之后清洗画笔和调色盘。做陶泥雕塑的时候我帮着把陶泥用细铁丝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并用打湿的厨房用纸裹起来防止陶泥变干,中间还要帮粘不上的小朋友加工一下他们的作品。学习三原色的时候我和老师一起用电胶枪在纸上画一些形状以便小朋友往里填色,再帮小朋友削铅笔挤颜料,非常有趣。

中间我还负责带小朋友去洗手间。义工手册上有带小朋友去洗手间的标准流程:首先清点人数,然后敲洗手间的门确认里面没人,必须在里面没人的时候让孩子们进去,然后在门口等孩子们出来,再次清点人数,然后带孩子们回教室。

流程很好,但是孩子们未必愿意跟着这个流程走,一般都是冲出洗手间的门直接冲回教室,我拉也拉不住,只能紧走几步目送他们进教室,再赶紧回头盯着洗手间等下一个。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安排我十一点半的时候去吃饭。万锦的义工手册规定,义工连续工作5个小时以上是可以有半个小时休息时间的。午饭得自己解决,所以这个义工不仅是没有报酬,还得自己往里搭油钱和饭钱,没有一点义工精神是真不行的。

这一天的义工工作总结起来就是累并快乐着,对我这样从前长年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光这么站着一天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了下午更是数着钟点盼着结束。但是工作也很有趣,除了各种艺术活动,小朋友会有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请求,会有令人捧腹不已的奇思妙想。

这个活动之后我又陆陆续续在其他的文化板块义工场所参与义工工作,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只有3个小时,有的需要6个小时,参与的活动也是五花八门,有陶艺工作坊,有戏剧课等等,每次去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收获。

这些活动中我遇到了不同的搭档,有头发花白的老阿姨,也有年轻的中学生,无论什么样的年纪,大家都是笑意盈盈、活力四射。也有跟我一样的新移民,虽然英语不是很溜,但是抱有一样的工作热忱。从这些搭档的身上我看到了加拿大社会一直推崇的一些价值观的现实范本。

义工活动也给我提供了认识自己孩子的不同视角,平常我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很多事情让我觉得理所当然。在做义工的时候我接触了数十个不同的孩子,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性格,迥然不同的脾气,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孩子,更加认识到了她身上的一些可贵之处。

当然我的义工经历也有助于我以后在加拿大找工作。加拿大找工作非常看重本地学历和工作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新移民来说,如何获得第一段本地工作经验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而义工经历也是获得承认的本地工作经验。

虽然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帮助他人真的让人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样的经历何乐而不为呢?未来我还会继续我的义工生涯,也许会转到另外一些板块尝试一些不同的活动,我也相信会在义工的队伍中看到越来越多同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