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VC一样 找或者投资 工作 (一):独角兽光鲜不再?

上周private-market里的独角兽WeWork (Founded 2010) & Juul (Founded 2015) 的Adam Neumann和Kevin Burns携手一起离开了CEO的职位。与此同时 Waymo的估值也被打了个六折 (从175B降到105B)。 WeWork的估值也是从47B直降到了20B ,这一贬值使得WeWork的主要投资商JPMorgan和Softbank叫苦连连。这也直接导致主要的投资者们逼迫Adam下台,类似的剧本也发生在两年前的Uber(Founded 2009, Travis Kalanick也被迫下台)。关于WeWork, TechCrunch有文章指出,要不是软银最近的投资,它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软银迫切希望能扭转颓势。这也算是Silicon Valley的写照吧, 光鲜亮丽的Unicorn们也只是Venture Capital(VC)高杠杆游戏中众多篇章的一幕而已

不仅仅是private market的Unicorn们估值受挫,已经IPO的Unicorns: Uber(45->30$), Lyft(72->41$), et al., 表现也都不尽如人意。这是不是意味着资本寒冬要来了?因为VC们能一直烧钱就是靠Unicorn们给他们来疯狂的收益(Ex. Softbank投给阿里的200M直接变成了>100B, ~5000X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这个问题太大,本文只想point it out,引发大家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这里提供一个网上关于2019 Venture Capital Status的文章:State of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in 2019 (with Infographic)

主要结论就是: 2019年VC们砸钱的速度(第一Quarter 增长6%)稍微有所缓和 ,尤其对比2018年(同比增长46%);而且由于大环境(贸易战,总统大选)更多的Unicorn prefer to stay private。

像VC们一样来‘投资’工作

另外本文试图从投资者的角度解析硅谷的高杠杆游戏,分析这场游戏背后的一些原动力。以及说在了解这场游戏的大致规则之后,怎么在这个大浪潮中更好的选择工作。这里本文主要想强调的关于择业的一点:在追逐大包裹的同时(这很重要!!!),也要把自己当作本金来投资给能给予你最大回报的工作,要像VC们一样!!! 毕竟对于职场新人,时间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金,良禽择木而息嘛

闪电式扩张的风险与机遇

Silicon Valley近几年正在玩一场新的高杠杆游戏:闪电式扩张(通俗点就是砸钱换市场)。 闪电式扩张:在面对不确定时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从而实现快速增长 。它是一种策略和一套方法,用于推动和管理在不确定环境中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的极快增长。换言之,它是一种加速剂,可以让你的公式疯狂增长,从竞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闪电式扩张的核心在于:首家达到临界规模的公司触发反馈循环,使其能主导赢家通吃市场或者赢家多拿市场,并实现持久的首个规模扩张者优势。

闪电式扩张的进攻与防守之间:
o 进攻
 出其不意占领市场
 利用领先地位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 开辟了获得资金的途径

o 防守
 可以设定让竞争对手很难跟上的速度,疲于应对
 迫使他们采取追赶策略,没时间来制定差异化策略

但闪电式扩张并不是盲目地向前冲,以“快速做大”来赢得市场。 它需要企业家的勇气和技巧(燃料)和愿意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为明智的风险融资的环境 (氧气) 。Silicon Valley以及中国正提供了这种愿意承担风险的环境(主要之前成功的案例给了早期投资的VC们太多甜头(WhatsApp ROI:~500X; Alibaba ROI: ~5000X; Facebook ROI: ~1000),导致他们宁愿错投也不愿意错过)。

当然这场游戏的玩家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巨大的未知性。 未知的根源主要来自对于Unicorn的估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关于Private-market的估值会涉及到一个概念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举个例子:你卖手机,假设全球6B人,人均需求是一部每年,平均售价200$,产品margin 20%,那么Annual TAM=6B200120%=1200B. 这里我们只是举个例子,忽略很多很多因素,实际的估算会比这复杂很多。而且要知道start-up的市场完全是未知的:例如,Uber, 你如果仅仅用打车业务来估算的话,那么Uber估值可能就只有3000W$,那么它的估值为什么有82.4B这么高呢?因为它除了原有的市场,他还能催生全新的市场:Uber Eat, Autonomous Driving, Ads, et al. 这也就导致start-up的估值这么复杂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你看到临近IPO这么多Unicorn的估值时不时来个50%/40% off.

像VC一样投资工作

先来看一张典型的start-up成长曲线-S形曲线,VC们喜欢在早前投那些有很大potential TAM的start-up,在sweet spot基本上可以给VC们带来~100-1000X的ROI。

这些简单的principle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在找工作中的衡量指标。尤其在考虑加入start-up时,要知道过了sweet-spot之后,他们的估值基本上也就成形了,那就意味着他们给你包裹里的期权的升值空间并不大(甚至有打折扣的风险)。我知道很多朋友拿到pre-IPO公司的包裹和大公司的包裹,但抱着侥幸心理都选了pre-IPO的包裹(含大量期权):指望期权暴涨。但是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到底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过了初期估值暴涨的阶段。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进入大厂时的选组问题,要知道像Google, Microsoft, Facebook, Apple 在体量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每年10-30%的增长,他们必须要keep the momentum going, 在内部持续创新,FB的Oculus, Libra; Google的 Waymo, Verily都是非常典型的internal创业的例子。同理在考虑进入这些组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他们是不是过了sweet spot, 基本上当public都知道这些项目时,其实大概率已经过了早期的快速发展期了。但是internal员工们会像’传销’一样推销,因为这些早期的员工是既得利益者,大家一定要留个心眼。
当然加入sweetspot的初创公司的挑战也是很大的,首先你需要对这家公司有强烈的faith(他们的包裹很大一部分是期权),你需要有能力handle糟糕的Infra support,你的工作内若会很杂很广,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