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哎”一行, Tech公司也有潜规则!揭秘华人辛酸泪只因它而流

身在硅谷,码农一直是让人羡慕的存在,好像他们敲的每一串代码都散发着迷人的美刀味~但是风光之下的心酸却鲜有人知。直到前不久,Facebook的Qin Chen纵身一跃,才让大家缓过劲来,在最牛的Tech公司,Package大压力更大!

在探寻英才早逝的背后,PIP作为关键词跃然纸上。“他好像被PIP了”,一句码农圈里看似平淡的话成了定格这个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桢。逝者已矣生者如斯,PIP被摆在放大镜下讨论,生怕它成为连环杀手。

PIP的神秘面纱

PIP作为科技公司的一项制度,全名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绩效提升计划。听着仿佛是互帮互助的好事,却也有人说它是解雇员工的“潜规则”。PIP哪些人一般都是由经理决定,就像是上学的时候,给你定个学习计划。只是如果未在指定时间完成计划,就会面临退学的后果。据小伙伴反馈“退学率”还真的挺高。

但“退学”怎么就能把人逼上绝路?PIP的可怕性不在于失业,而在于失去合法身份。

对于海外拼搏的华人来说,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更是移民美国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对已经抽中了H1b的人来说,自己和公司就被绑在一起,一旦公司决定解雇你,60天内找不到下家,就会变成“黑户”,被迫离境。

当时Qin Chen的身份状态就是H1b,而且他的身份还直接关系到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一旦他的身份失效,也就意味着妻子和孩子都得跟着自己一起被迫离境。

PIP超狠的大厂们

PIP制度在一众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里都是老面孔了,只是在Amazon和Facebook这两家公司,它的出场率堪称最高!之前Amazon作为著名的血汗工厂每年都有两次绩效考核,被PIP的人数高达15%。

之后一次发生在2016年的员工被PIP跳楼轻生事件,稍微改写了亚麻的筛人制度,这一事件也被当事人的朋友“曝”了。

亚麻某员工

朋友今年年中旬入职亚麻。然后遇到坑爹中东Manager,三个月就要喊着给pip。并且威胁其他组员给他bad review。

然后他收集了一些Manger的证据闹到hr那里,最后hr承诺给换组,并让他回家休息几天。

2周后今天听到消息。他现在躺在床上,跳楼未死。暂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我得到更多消息再update此贴。

朋友跟我一起刷题。而且之前在一家公司共事过。水平绝对没有问题,而且人也是相当正直靠谱。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自此亚麻新增了“Pivot Program”,也算是正式被PIP之前的补救计划。首先在绩效评估时,表现不佳、被review不好的员工和不被上司喜欢的员工会被放到dev list里。

一般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manager会给这些人提供coaching,如果表现提高就可以“刑满释放”,如果结果还是差强人意就会被Pivot,一般走到这个地步就有三个选择:

1.拿三个月的工资找下家,

2.表示抗议,公司会随机选出一个“陪审团”,你可以和manager各做一个presentation,陪审团投票来决定你是否可以不用被PIP。这个过程,就是针对manager对你表现提出的不满之处进行反例的收集。比如说manager说你没有积极反馈,你就拿出自己和组员、同事、manager沟通反馈的记录。(数据表示,这个成功率一般是30%。)

3.直接进去PIP。

说完亚麻,另外一个PIP大户Facebook最近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湾区才因为PIP失去了一名员工,西雅图又有一个合同工在上班时间猝死。截图如下:

每年10%的PIP率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比起Amazon筛人制度可以提前预警,Facebook的PIP就很随性了,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在几乎是全明星阵容的大环境下上班,还得为随时可能发生的PIP提心吊胆,真的是压力山大。

虽然PIP搞得人心惶惶,但是在看待这个制度本身上,还是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人恨不得把它就地正法,认为它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真凶。

另一种人认为制度本身无可厚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且针对不同公司,PIP的存在也有它各自的合理性,就比如虽然亚麻是PIP最狠的大厂,但同样也是有名的宽进严出,PIP一下才能把真正有能力的人过滤出来。

对于两种看法,我们只能说立场不同,结论不同。

反对者大多是为身份担忧的准移民,H1B、绿卡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把PIP当成一件大事。倘若公司里还有加班文化,Peer Pressure压力山大,再加上房贷、家庭,生活的百般艰辛中再被PIP,可谓是晴天霹雳了。

支持者往往只就事论事谈制度本身。试问,如果没有PIP,公司就不裁人了吗?答案当然是否认的。PIP哪怕本质是走个过场,Manager不得不按照流程走一遍,得花时间准备好证据。制度的规范化总归是好事。

Rawww写这个文章之前,曾询问PIP制度始于何时。2010年以前,公司裁员,要么是layoff(公司效益不好不是员工的错),要么是直接fire(公司认为就是你的错),根本就没有PIP这种流程要走上一个多月。

美国著名的YCombinator有个王牌startup课程,其中一堂就专门讲招聘,Sam Altman说不少CEO能做到hire well,但是很少有人能像Mark Zuckburg那样fire well。

作为一个Manager,在求职被面试的时候,有没有开过人是必问的。

怎么避免被PIP?

其实说到被PIP,问题无非出现在两个人身上,一是自身,二是经理。要不就是自己能力不足表现不好,要不就是经理找事刻意排挤。因此要想避免被PIP也得从这两点出发。

1.按照企业文化安排工作

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对外形象,更是给员工设立的行为准则。比如亚马逊就是customer first 的公司,那么员工在工作时的一切出发点都必须是从顾客开始。还有对于一些结果导向型的公司来说,领导只在乎你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借口频频只会让自己处境更差。

2.学会“邀功”,和领导同事多做交流

华人程序员大多不善交谈,这和英语非母语有很大关系。直接导致华人雇员很少和经理主动沟通工作。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邀功”被看作是不好的表现,所以人们很少说自己做了什么。这一点和美国文化恰恰相反,特别是在美国职场,老板最想听到的就是你做了什么。

3.实时更新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一点也是公司生存法则最重要的一点,身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行业。一定要与时俱进,不仅要不停的学习新的技术,还要保证自己的学习速度不下滑,只有处在领先位置,才能在职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可以自己解决的部分就多多注意,如果实在和manager八字不合,也早早看清这一点,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和抬杠。在被盯上之前就果断找好下家才是上策。

被PIP了怎么办?

毕竟大公司每年都得淘汰一批人,如果被不幸送进PIP,也不要慌张。心态不崩才是成功度过的关键。

一般来说,在大公司工作,收到正式的纸质PIP通知之前,员工是会先收到口头警告,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工作中经理会和你有一对一的面谈,他/她可能会和你说最近有些“under expectation“,之后PIP就来了。

进入PIP阶段,经理会更加清楚的指出你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比如你的问题是学习速度太慢,那经理就会制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4-8周),给你一个学习任务,如果时间结束任务达标,你就有可能在PIP中幸存下来。

面对PIP,可以做到的就是首先做好心理建设,然后积极给予行动反馈。

适度紧张:

1.你不是被PIP的第一个人,也不是被PIP的唯一一个。很多被PIP后的人去了别的公司照样风生水起。一段工作的结束不会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毁灭性打击。

2.大部分华人害怕PIP是因为受身份所困,失业也就意味着身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也无需过度紧张。在合法的失业期内找到工作就可以解决身份问题,就算找不到工作,也可以通过上学等方式获得合法身份。退一万步就算没找到工作回国了,以后想再到美国也一样可以争取L1签证。

积极应对:

1.如果你想要力挽狂澜,就积极配合经理,做出改进,定期和经理、HR更新自己的工作进程,展示自己的进步。

2.如果不想挽回,发现和Manager不太对付,一定要早点主动换组。Manager往往会很支持,因为启动pip过程很繁琐,你主动走人,他省事了,正好重新招人。

3.力挽狂澜的同时也要做好Plan B的准备,因为PIP幸存率普遍偏低。不管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还是经理身上,切忌意气用事和公司发生冲突,尽量和HR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个时候可以申请unpaid休长假的方式来延长自己的合法身份。为找工作和刷题争取更多时间。同时积极利用自己的人际网,寻找内推的机会。

最后想告诉大家,人生数十载,切莫因为一时的得失就放弃自己。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尽量的随心而活才真的是乐得自在。上面提到很多为了不被PIP所要做的事,但PIP本身真的没什么大不了,虽然Rawww自身永远不会遭遇PIP,只会被突然辞退:joy:,但对于“失业即失身”的体会还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希望大家不要为了不被PIP而生活工作,要为了自己快乐而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