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一下GHC的流程,给那些没去过的小伙伴参考:
首先是买票,要抢,大概是8月左右吧。
然后GHC官网会开放一个简历database,就是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然后公司会看到你的简历,可能会来联系你,与你预约在GHC面试/电面/oa/或者是无用的小广告。注意,就算没买到票也可以上传简历,面试也不一定要约在GHC,所以无论有没有票 传一下简历机会还是挺大的。
然后就是GHC期间的career fair,每天都有,早九点到晚五点。会场里还有一个interview hall,有些公司会有现场onsite名额,每天在里面进行面试。
career fair是这样的:每个公司有一个摊位,有公司的hr和engineer等工作人员在那里,然后大家排队,轮流与工作人员聊天,递简历。有些公司会发现场GHC onsite机会,有些公司会发电面,有些公司什么都不会发。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不同类型的公司:
1.大公司
比如说fb,带了一些面试官来,每个面试官每天会给两个onsite名额。Google和airbnb好像也有onsite名额。
这些公司,因为大,会有很多很多很多人排队,然后从每天排队的人交的简历里选出那么十几份,联系发onsite。因为onsite名额非常有限,所以可能你回复邮件晚了,就没了。
说实话,我其实觉得这些公司拿面试概率不大,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每个人badge上都有学校/公司名字,你看看队伍里其他人的学校,四大的 藤校的都有,你觉得你在这上百个人里算是中上水平的吗?如果你是,那恭喜你,排队有一定概率拿面试。如果你本来只是中下游水平,那依然是炮灰。
然后大公司一般和你聊天的会有engineer(fb 领英),有些也会有hr(狗)。有些engineer会对你的项目经历追问的非常详细,要做好准备。但是不管你和谁聊,最后你们的简历也是 和所有今天之内收到的简历放在一起,选出发明天的onsite的人。那就还是那个问题:你在所有排队的人中水平如何?
2.小公司
小公司,共同特点是排队的人少。其中有些秒发面试,有些不发,有些今天发,第二天就不发了。比如Macy’s,让你自己做一套题,做出来了就发onsite。比如splunk白嫖oa。
但是很多小公司 业务范围没有那么广,只招某些特定的方向的人,比如cloud/硬件/web等。如果你的简历经历真的不符合这个公司的方向,就还是不要去硬聊了,挂的概率很大。小公司如果是engineer,会直接告诉你 我们只有做这些方向的岗位;如果是hr,你就要自己说出我会做什么方向,比如我会做app web infra之类的大名词,hr真不一定看得懂 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你的简历 project。
3.去了也没啥用的公司
比如亚麻,不收简历,但是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 填资料什么的 他说会把你的application 放到ghc的pool里优先查看。snapchat也这样。有些公司干脆是 扫二维码跳转到jumpstart,然后点一下,就算申请了。好处是不用浪费时间尴聊,但是这样子你感觉仿佛比海投有了一点优势,但也不知道多少,玄学咯
还有就是,有些公司聊了以后会请你去晚上的party,可以吃吃喝喝什么的。有些吃的特别好,但这部分也与求职无关了。还有一些讲座,比如李飞飞的,但由于career fair和讲座都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不同讲座也是同时进行的,fair又要排队尴聊,所以:要去fair就基本没空去讲座,能去的讲座也没有列表上那么多(时间重合,一天最多听两三个)
最后讲一下花费:学生票450,奥兰多酒店都不贵 大概100刀一个晚上 还可以拼房,机票四五百。合集1500左右吧,我没找人拼房,两张大床的房间,找人拼的话其实可以更便宜的。然后我知道不少人是事先申请了奖学金/学校报销票钱的。
要说值不值得,就我个人来说,没拿到面试,但也算见了世面,就当去旅游了。对于想要参加的小伙伴,我的建议是,先看看自己的简历在总体水平里是否处于中上游。如果是,去排大公司拿面试的概率比自己投高,还能混到一些小公司;如果不是,去排队大公司注定是炮灰,一些小公司可以碰碰运气拿到面试。
总之,总体来说,可以说GHC发面试概率比海投高,但轮得到你吗?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参加GHC并不能提高你的竞争力,只是去了另一个为期五天的没有那么大但也很激烈的竞争平台而已。希望大家客观理性看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