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理工科第一挣钱专业”在十年前是石油工程?

偶然看到10年前的一个帖子‍‍‍‍‌‍‌‌‍‌‍‌‌‍‌‌‍‌‌: 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现在是理工科第一挣钱专业

不敢想象的是,照现在的逻辑,石油是属于化工的一个分支,也就是生化环材的一个分支,在工业界怎么可能会有前途呢。可是, 就这样一个生化环材的分支,10年前却居然真的辉煌过,堪比当今的IT行业

看到曾经的薪水统计,不禁感慨“风水轮流转”。本人是学土木的,还记得大概在我大二的时候(2012年左右),我们最羡慕的就是哪个学长学姐到美国转专业到石油或者是找工作进了美国德州的几大油企。当年流行的说法是——在美国,土木工程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进油企,但是油企往往只招土木的PhD。 于是那些年,大家公认的最优选择就是:留学美国,读PhD,然后毕业进油企 。人总是善于遗忘的,若不是因为偶然浏览到那个帖子,我仿佛真的忘记了当时好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油企为最高目标的,而不是现在的Google FB等互联网公司。

十年前Warald对于石油能源专业的预测貌似并没有预测准。但我没有责备Warald的意思,毕竟他曾经对CS、大数据、IEOR的早期预测确实是预测准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证实了那些早期预测 。总体来讲,我还是很信服Warald的。

地里的确就像就业的晴雨表,也是时代的晴雨表 。其实最令我感触的地方在于时间的力‍‍‍‍‌‍‌‌‍‌‍‌‌‍‌‌‍‌‌量,各个行业随着时间经历着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甚至是兴起和衰亡的迭代,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迁。 每天看似没什么变化,但几年过去后却可能发现变了很多

现在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数据,既丰富,又不丰富。 因为可能有99%的信息是近十年才发布的,所以很容易让人们只记得当下 ,甚至用当下形势去推断过去。

还记得十年前的日子里,人们还在用着翻盖和滑盖的小灵通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主要依赖电视/报纸/杂志;依稀记得我高考完报志愿时,无论报纸杂志还是上网百度,新闻中的“就业的三大红牌专业”还都写着计算机、英语、和法律;好多理工科的院校,录取分数最低的就是软件工程专业,因为就业红牌而且学费是其他专业的三倍;我大二时有转专业的资格,没转去计算机的理由却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录取分数比土木低,高分专业往低分专业转的话比较亏。 然而这些在十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专业的问题,我曾经郁闷失望过好长一段时间。不过时间久了我渐渐明白, 作为个人来讲,能够遇上风口固然幸运,但是人生很长,长远的发展还是在于持续终身学习的能力 。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不会让收益长久,只有坚持努力学习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热评讨论区

JFreeman

本人石油硕士难民一枚。怎么说呢, 如果你有‍‍‍‍‌‍‌‌‍‌‍‌‌‍‌‌‍‌‌身份,再差做个斯伦贝谢的field engineer,收入也是可以的 。我认识的同专业美国人,在科罗拉多工作一年也是13万呢。比加州的13万爽多了吧?还是不要感慨了,刷题吧。

被admin加米 ,很开心。再随便补充一些,大家当成八卦看看就行:我是Penn State石油系的, 我们学院到目前所有有绿卡或者公民的人,都找到了石油类的工作 。有本科学位的公民去斯伦贝谢当field engineer不要太容易。基本上去了招聘会给个简历,能够正常跟recruiter正常聊天的都招了,有个白人女生被派去中东俩月就不干了。据她说是嫌弃公司的communication。我们学院的国际学生硕士中,仅有一个人去到了斯伦贝谢实习,因为他第一个硕士学位是在英国读的计算机,实习期间也是写C++。不过从斯伦贝谢实习回来后,他最后去了twitter的全职码农。 美国国籍的博士在暑假无一例外都有雪弗龙或者其他公司的实习 。有些厉害的印度籍博士也拿到了实习机会,他们的研究方向偏地质,或者油层物理。 中国的博士最后毕业都去博后或者faculty了 ,有的回国去了三桶油。石油也不是完完全全gg了,但确实太难太难太难了。

很多人还忽略了一点,石油的黄金时代之前曾经历过长期的黑暗:从2000年早期,到14年末开始崩盘之前的90年代末,石油的工作机会也是很少的,因为油价太低了。 据一种未证实的说法,当时全美每年石油工程的毕业生不到1000人,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在那时候被饿了太久,才有了后来的疯狂招聘 。一个雪弗龙的华人工程师给我说过,他们公司有个人以前是斯坦福石油系的博士生,90年代因为没工作而当了7年博后。所以没人可以预知现在的石油down turn还有多久结束,结束之后又会是怎样的情况。

在我看来国际学生还是因为身份原因才会对行业的选择不得不慎重。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实事求是,顺势而为。 选择是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主太有爱了, 又是30米 ,谢过谢过,看面经不愁了。

metrical1

4大油企应该还可以。但是很难进很难进。大部分其实是去油服。 14年15年油价跌的时‍‍‍‍‌‍‌‌‍‌‍‌‌‍‌‌‍‌‌候,德州那是哀鸿遍野啊 。有个同学,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去年去了休斯顿一家很小很小的油服,年薪8万吧。这行想找个薄厚做都难。 因为行业太窄,方向太小。做这个方向的就那么几个人 。行情不好的时候,实验室都在开人。我朋友都纷纷转行了,或者回国了。

壳牌的online assessment 我连做三年 收到的都是拒信。太惨了。还没毕业的学弟,抓紧时间学习python这个暑假去了脸家做实习。行业和行业的差别真大。

kjyyy

石油工程不管是低谷还是非低谷 一‍‍‍‍‌‍‌‌‍‌‍‌‌‍‌‌‍‌‌直都是只收top tier school 的学生的吧 ?化工phd, 算是targeted school, 油企比化工那几家给的高不少, 但是都是明说了只要phd , MS几乎没有可能性。这一点上感觉和行业低谷不低谷关系不大,只是“难”与“更难”的区别。

yilimail

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自己是从加拿大调到休斯顿从事石油管道SCADA 的运营和维护。‍‍‍‍‌‍‌‌‍‌‍‌‌‍‌‌‍‌‌ 算是IT行业。所有的石油公司也需要IT人才,但是不会像软件公司这么需要码农,这个行业人才流动非常少,工作稳定, 挑战不大。对于一些控制软件。GE Emerson ABB等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休斯顿四大油都有很好的职位,但是薪水不会给的太高,本科毕业 10w 就算是很好的了。

现在所有的石油公司也都有新能源项目,但是总体石油还是夕阳产业

liuyubo1121

石油行‍‍‍‍‌‍‌‌‍‌‍‌‌‍‌‌‍‌‌业的工作一般都相当辛苦。我现在在一家发动机设备公司,客户全是石油或者天然气的能源公司。我负责工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那工作经常动不动一个月就开个5000miles 都很正常 ,跑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修机器,或者坐直升机到海上油井维护,也是各种奔波。待遇虽然不错,可是比起在有空调,零食三餐饮料全免费的科技公司里码代码来说,这份工作确实辛苦了点。虽然base salary刚毕业可能差不多,但是根本没stock或者bonus。发展潜力也远没有科技公司潜力大。

不过这世界上本身就两种行业最赚钱吧?一个是能源领域,一个是信息领域。因为这两个行业都是帮助人类社会更高效的运转。所以无论在哪个领域,如果你能做到前10%的人,那钱对你来说肯定不是问题。还是看你想干什么了。 对于我来说码农对于自己的思考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石油行业确实是个夕阳行业。 有需求但是没增长,不像信息领域,有需求又有增长

Warald

没想到这个老文章被“挖坟”浮出来了。

一亩三分地是2009年5月上线的。这个文章写作时间‍‍‍‍‌‍‌‌‍‌‍‌‌‍‌‌‍‌‌是2008年5月,在bbs上线之前。是我当时在MSN blog里写的,论坛开张,我贴进去的。

现在回头看,新能源的确没火起来。前不久还跟一个斯坦福石油工程(现在叫能源工程)的博士生见过, 他痛批加州的太阳能发电其实没前途,不值得推广

下面随手写点感想,写到哪里算哪,也不求“中心思想”是什么了。

可能在现在的小朋友们看来,cs好找工作人尽皆知,即使在国内,很多人也转cs跨进互联网行业。这么明摆着的道理,哪里需要Warald去“鼓吹”? 但在2012年,我说“CS好找工作”,还写个文章《[美国就业WARALD指数]数据分析各专业在美国找工作难易程度和工资水平》来告诉大家,真是一路被“怼” 。今年在地里看到有位物理博士,在美国七年了,发帖里提到了当年我和他交流过,我劝他转CS,当时被他怼了回去。现在他正在转cs。

这里不是要嘲讽这位同学,放弃自己多年努力的专业,相信是个痛苦而艰难的决定。无论学什么专业的(CS or生物 or物理),能坚持下来,追求理想,我觉得都值得敬佩;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也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并非谁钱多谁幸福。 只不过,如果家里没矿,你我皆凡人,大家还是要回归到吃哪碗饭这个问题上。 22岁跟家里要钱交学费生活费还好说,快30岁了,就算家人大力支持,自己心理也可能过意不去。而且,大多数人在本专业里也很难出头,于是选择了“现实”或者说“功利”、“生活”,而不是“理想”、“兴趣”。我觉得,自力更生不庸俗。

CS也不是一直红火的。2015年开始,CS就业从顶点开始下滑,我也写过文章预警 。去年,我们地里的“刷题”(头像祖贤)同学,起了个帖子叫《2018及以后是否还应该转CS》在地里很火,代表里当时很多同学的心声和困惑,我当时也写了一个帖子回复,谈了一下我的看法。

anyway,说这些并非为了评论我的预言是否准确、未来什么会火 - 我的观点始终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随着一亩三分地的壮大,大家来这里是为了交流信息,并不是为了看我, it’s really NOT about me.

我想说的是,时代在飞速变迁,每代留学生都有自己的命运,有的人赶上2009年低谷,有的人赶上2014-2015年高峰 ,今天的留学生每天要被trump刷屏、为H1b抽签提心吊胆。

但机会总会有的,现在回头看,即使是2009年被迫回国的同学们,论起“倒霉”程度,在留学生里是少见的一代,但后来他们也遇到了国内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对不对? 在24岁的时候,他可以因为倒霉而郁闷,但是在34岁的时候呢?

如果你挖坟能力强,还能找到2010-2012年期间,地里对Computer Vision这个方向的讨论,彼时Computer Vision申请难度极大,但是在工业界又没有对口的职位,所以大家也会质问:做这个方向到底值不值? 那些当年坚持一路走下来的,现在也都赶上了好时候

沉下心来,学好知识、积累经验。也祝大家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