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acebook海归到国内互联网公司高管(二)

前帖在 从Facebook海归到国内互联网公司高管,谈谈大家对国内职场的误区

很多人关心我如何拿到高管offer,还有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些困惑,这里分享一下经验教训。

我在 FB 工作不到四年,一直技术岗,级别也不是很高,管理岗级别比我高的华人很多。加上每年至少换一次部门,DE也没有多少,然后FB跟G不一样, 绝对不match新offer的 。所以四年到了只能离职然后重新谈offer。 FB技术岗这种情况还是蛮普遍的 ,内部既有Former Facebooker的离职群,也有Former Former Facebooker的复职群。

三年前FB回国的华人非常少,公司在国内名声又正好刚刚起来,拿高管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我正好也碰到一个机遇。 那几年FB有个规律是Mark提到哪个创业公司就会买哪个公司,至少会给offer 。Whatsapp在收购之前起码提过5-6次说人家做得好。这个规律也是我一直很关注 Mark QA 还有 all hands的原因之一。有一次 all hands表扬一个公司竟然是国内的,我还没结束就开始找联系方式了。运营人员转来转去到了创始人手里。也很巧,创始人正好来见Mark。我们直接在FB见了一面。 他们当时一个海归都没有,感觉捡了个宝,很快就给了SVP的offer 。我觉得有点不靠谱,就说回去给他们当一个月顾问试试,同时也想争取一下CTO。反正我假期满了不用也是浪费。 那一个月踩了不少坑,最后双方都觉得不合适 。但是工作期间有个猎头找到我,联系到了另一家 pre-IPO 公司。这个公司听说我在谈这个明星startup的CTO职位,加上跟他们创始人聊国外工程师文化很投机,很快就给了VP。因为当时一直想着要回FB,没找competing offer也没怎么negotiate就答应了。

我在FB的时候一直被人劝转管理岗,也确实技术岗上升有瓶颈所以VP期间主要侧重管理方面的锻炼 。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又是创业公司,所以大胆尝试各种 硅谷管理方式和工程师文化 ,经验教训都攒了不少。做了一年,总体感觉硅谷这套方法是能走通的。走通以后会比国内同行效率高太多。但是在这个公司是没多少发展前途的。公司是典型的业务驱动型,技术部门不能主导任何事情,也不是一个VP能改变的。于是开始看其他机会。

开始有些忐忑,毕竟只有一年的高管经验,也谈不上什么业绩因为公司业务整体没有多少发展。 后来发现首先市面上就没几个海归在看高管职位,FB的背景应该没有其他人 ,因为从来没创始人跟我说过面过其他FB的,然后在国内还有过高管落地经验的,就更加只有我一个了。 我每次讲国内技术管理的痛点,国外的解决方法,之前工作尝试的经验教训,大部分创始人眼睛都亮了 。这样慢慢心里有底了,我就不是那么着急了,看了整整一年半,因为发现自己对国内市场真的不了解,多花点时间没坏处。刚开始在职看,后来藏不住了就离职看。主要都是独角兽或者更小公司的CTO,也看过大公司还有考虑创业,前前后后谈了近50家。大公司TMD BAT,搞定 VP 要看机遇,有没有坑。 他们一个通病就是比较僵化,去过创业公司再回头很难 。比如阿里真有事业群的CTO拍我肩膀说太年轻了不要要求太高。FG 也是一样,每次回来就发现人更多了办公室更大了,说的话做的事,啥都没变。跟国内经常见CEO和投资人的生活一对比,很难提起工作的激情。然后回FG级别也只能match不能升,对国内这段经历完全不在乎。

接下来说说我对找工作的一些看法吧。

先说美国。如果想在大公司长期混,除非你对技术有超强的执念同时不在乎收入,否则迟早是要转管理岗的。当然管理岗也有很多的问题,自己要考虑清楚。 对我来说最受不了的就是一点一点把团队做大这个漫长的过程,还有完全脱离技术带来的失落 。如果去中小公司,华人想要空降高管基本是没机会的,一线做的事情跟大公司差不多,说到底也就是股票多少的区别。如果在FB是top performer一直拿DE,基本没有哪个公司能beat的,所以FB top performer除了自己创业或者退休基本没有离职的。

如果回国,那选择就多多了。大家可能都很关心比如什么级别回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之类的问题。我觉得首先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喜欢稳定和安逸,那BAT可能都不如美国随便一个小公司 。如果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原因,那只好矮子里面拔将军了。

据说T的文化对海归最友好,但是T吸引海归的力度却是最弱的,高层里面海归也是最少的,大部分都是老腾讯,沟通起来很费劲。如果不是为了安逸而是喜欢折腾想趁年轻冲一把,那国内就是天堂了。什么样的国内公司更适合你去冲一把呢?中小公司肯定比BAT TMD 无论收入还是成长方面,要好太多。空降高管可能也没有你想象的难。怎么样才能增加你的机会呢?

首先,不要太在乎自己的级别。不是说级别不重要,FG的这套职级系统应该最早起源于微软,经过几十年的打磨,确实是一套很完善的系统。 每个级别跟你对公司的贡献和价值紧密挂钩,所以才会有相应的收入上的激增 。这跟国内很多只看个人能力的职级系统相比,先进太多。我之前VP时候就是原样照搬FB的系统,连peer review的问题都一模一样。 这套系统最大问题是公司大了以后,执行起来就要大打折扣 。比如早几年说能力到了就能升级不用耗年头,现在人多了没法做到那么公平所以不得不保守一点,让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等个两年,级别越高等越久。毕竟升级慢了一人不爽,升级快了全公司不爽。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做的是按照级别定义来规划自己的方向,努力向下一级甚至更高看齐。从修bug给人打下手,到独立承担主要功能的开发,到成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到跨团队跨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并主导全新的项目和方向甚至影响全公司和行业。 在国外时候尤其是锻炼的好机会,因为没人歧视你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愿意挑战自己,刚毕业就可以主导项目 。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晋升,就不用太在意了,更不要为了等晋升错过好机会。老板的反馈也要辩证的看待。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为自己利益牺牲下属的事情比比皆是。而公司肯定是偏袒老板不偏袒一线员工的,他们对公司的价值高太多。你如果能力到了更高的级别,就算公司不给你升,也一定有更好的去处,因为这些能力对所有的公司都至关重要。然后你老板多半会说你留下来下个cycle一定升了,你呵呵就好了。

其次, 学习技术不要因小失大。公司大了分工越来越细 。我刚去FB的时候整个ETL的调度器就一个应届生做,出了几次SEV也是他一个人搞定。过了两年这个项目就变成5个资深工程师了,也没有重写就是修修补补。你觉得中小公司更需要哪种人呢?有人问技术追求深度还是广度的问题。国内技术比国外整体落后太多,你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宇宙第一,回国发现人家连个基础款都没有,或者挂羊头卖狗肉,你再牛逼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很尴尬?当然不是说你现在开始不听老板话天天琢磨怎么重造轮子, 但是你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去了解系统的全盘 。比如多跟其他组吃吃饭,别每天都窝在自己组里。 有必要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项目的历史和早期系统的样子 ,因为现在可能99% 以上的代码都只是为了让系统性能从99% 提到99.99%。而国内公司能整个90% 的基础款就是行业第一了,所以你只要理解1%的代码就足够了。另外也不是非要你一人搞定所有代码, 能合理拆分并招到合适的人分工合作,也是一种重要能力

再次,这个是国内外工程师都容易忽略的, 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商业和市场 。你对商业的理解可能决定了你是个总监还是高管。 大公司有意无意会把工程师团队屏蔽在商业之外 。你能看到的也就是每个季度all hands的新主题,然后永无休止地似乎毫无理由的re-org。我之前组里有个跟Mark review过近50次的大牛PM,跟他学到好多非技术的东西。现在每次回美国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找他交流,每次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现在经常有CEO跟我反馈,没见过这么懂业务的CTO。

另外,一些包装小技巧大家可能多少也了解。比如你是技术岗,并不直接带人,但是如果项目归你负责,是tech lead,那你也算是带过团队了,跟阿里‍‍‍‍‌‍‌‌‍‌‍‌‌‍‌‌‍‍‌的P岗其实大同小异。问你带过多少人就告诉他项目的总人数就好了。 另外项目也要重点包装 ,讲大的scope而不仅仅是你自己那一小块。前提是如上所述你确实懂整个项目。落地产生价值的地方尤其需要highlight。 国内很多简历芝麻大的或者根本没上线的项目也列一大堆的,看到不少海归简历实在太实诚了:slight_smile:

最后, 大家不要觉得国内高管有多牛 ,各种奇葩高管我见太多了。大家可能看不惯国外这种职业经理人的高管,但是人家好歹不会犯低级错误。国内技术人员也是,最近面试20来个国内背景的所谓AI工程师,大厂小厂都有,工作一两年的到带50+团队的,leetcode上面最简单级别的题没有几个人会做。有的二分搜索都没听说过,排序复杂度也不知道,就知道 sorted() 能搞定。这样显然是没见过大数据,或者非常规问题的。国内社招很多时候就是聊聊天,算法或者动手能力的考核要么完全没有,要么就是比较水。所以,一个是带这样团队的国内高管,一个是全能型的FB的哪怕E5,你选择哪一个呢?当然,有的朋友说国内招人就冲着你的团队或者是发展嫡系,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是国内公司这么多,70后,80后,90后的公司完全不一样,找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当然中小公司肯定是有很多风险的, 不能盲目因为高管头衔或者大包裹就加入 ,下次说说我碰到的各种坑以及一些挑选的经验:)

Q&A Session

tonyfu :

楼主在美国一共工作多久了?是毕业就加入FB吗?

楼主

十多年,博士毕业以后还在公司科研院待过

fros25722

感谢楼主分享!什么是FB的DE,DE 代表什么?

楼主

Discretionary Equity,跟G早期founder award差不多。奖励top 5%,不过大部分都给经理和pm了,技术岗很少。之前版上有个报e6晋升的拿了,应该是四年到了retention用的。很多经理和pm每年都拿,对他们来说工资和奖金是零花钱。

hxtang

just a data point,我e5第一个cycle拿过一次DE。当时入职一年多。数字不是很大,我的理解是补偿入职的时候是e4,所以不可能给很多comp。官方理由是说奖励multi half的performance。

听说过数字很大的DE可能是lz说的给manager和pm的那种?

以及确实像lz说的,觉得如果跳槽很难被别家match。不止是comp,级别、项目都很难拿到类似scope的。因为一般大公司看来yoe太短。

楼主

E5拿DE真没听说过。可能你进来时候太少了。我在那几年股票不停涨,所以晋升的很少有DE。之前Boz跟我说DE主要是为了均衡。但是M2以上经理还有senior PM真的年年有。数额的话不同部门也不一样,产品部门整体比较多,尤其ads,infra最少。这事是FB的大秘密,了解越多越想离职。

michaelzju

楼主在第一篇里说,国内“能够 beat FG offer 的公司非常多”。可以举一些例子么?这些offer主要是entry-level的岗位还是管理层的岗位?我对国内没有什么关注,没怎么听说过国内beat FG的offer。

楼主

Entry level的话需要做AI,之前网上流程华为任正非特批200w应届offer。我猜想是某个大牛AI博士。美国AI博士最高我听说过$300k的。有经验的话,谈管理岗,能beat的就太多了。C轮以上的基本都可以,关键看你能力。你想,C轮怎么也得融个几千万美金吧,一般1-2年要花完的,你这点工资只是零头。你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给公司创造10倍于你收入的价值。

唯一例外的是fb的top performer,因为DE比较猛,阿里P11都match不了。只有去创业公司CTO。不过这种人一般也不出来最多自己创业,哈哈。

如果是中低级的职位,要看公司是否有钱然后是否重视人才。钱无非两个来源,盈利和融资。盈利的话商业模式很重要,比如广告的像腾讯百度头条快手,利润率都很高。然后做平台的比如阿里拼多多,就比注重自营的京东强。融资能力也不要小觑,国内资本很疯狂,一路亏钱也会一直有人砸,因为只要方向对了阿里腾讯头条等等都会买单。重视人才方面就要多关注新闻了,头条这方面就比较有名。

qingzi1993

谢谢分享,想问楼主在美国是怎么发展自己的技术的呢?平时是会写很多代码吗?感觉楼主是本身技术很厉害的那种,有了技术的铺垫后来有了这样的成就。

楼主

我博士毕业先去的科研院,科研院一直走下坡路,被layoff了然后去FB。之前从没写过产品代码,刚进去差点进pip。苦学一年代码才过关。写得还是慢但是质量往往高一些。FAIR刚成立时候被同事拉过去做了一年AI infra。后来有个技术创新的机遇,组里就我既懂AI又懂工程,加上大牛PM领路,就做起来了。因为从无到有,相当于内部创业,暴涨经验。不过找工作的时候这项目没啥帮助因为基本就我一个人做,然后那时候AI还没那么火,讲出去也没人懂。现在这个项目起来了,团队发展到差不多20个人,刚刚开源,公司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知乎上也有专栏介绍。想想我如果留下来,估计还能再升一级,但是能够学到的新东西就少太多了。